“2024年全省信访投诉举报同比下降34.6%,依法受理率、按期办复率均为100%,群众满意度持续上升。”生态环境部日前召开的2025年生态环境信访工作视频会议上,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、副厅长孙凤智作交流发言,介绍了云南省健全“四项”机制,全力推动生态环境信访工作创新发展的主要做法和成效。
近年来,云南省生态环境系统始终坚持人民至上、守护群众权益,立足实际探索创新工作方法,重点在健全“四项”机制上狠下真功、务求实效,全省生态环境信访形势持续向好。
健全生态为民机制,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
坚持把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摆在民生优先位置,建立生态为民长效机制,连续两年在全省开展“生态为民”行动,从中央督察交办件、全国生态环境投诉举报平台等渠道选取100件具有代表性、典型性、复杂性的信访投诉件,成立领导小组,组建工作专班,集中力量、集中精力、集中资源攻坚办理。2024年100件全部按期办结,未出现重复投诉现象。“生态为民”行动已纳入2025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10件惠民实事之一,正在全省征集问题线索,将全力开展攻坚办理。
健全协同联动机制,形成上下内外工作合力
一是信访投诉与监管执法联动,建立健全会商研判、线索归集、案件回访、现场复核等制度,形成一般问题、较大问题和重大问题清单,涉及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以及作风问题的实行“双交办”“双监督”。二是生态环境部门三级联动,统筹开展省生态环境厅、州(市)生态环境局及县(市、区)分局常态化摸排,全面及时掌握信访举报底数,形成问题清单,以专报、月报形式及时报告和通报。三是公众投诉举报渠道联动,将领导信箱、举报热线、营商环境投诉平台、“云南评议”“好差评”等多种便民渠道统一归口办理,畅通信访受理渠道。出台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公众举报奖励办法,提高社会大众的参与热情。
健全源头预防机制,有效减少环境信访总量
印发推进云南省生态环境领域信访工作法治化的实施意见,实行“五早工作法”,按照预防为主、抓早抓小思路,对各类矛盾风险隐患开展拉网式、地毯式大排查大起底。紧盯大气、噪声、固废、生态破坏等信访易发领域,严格日常监管,定期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拍摄并公开曝光,2024年分六批次主动曝光负面案例17个,倒逼企业担负起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。坚持领导干部接访、下访和包案制度,制定2024年省生态环境厅领导包案化解工作方案,带案下访20余次,包案化解18件。常态化实行24小时应急值班,节假日、敏感时期实行信访举报“零”报告。推动信访总量实现5年连减。
健全跟踪问效机制,确保信访案件办理质效
云南生态环境厅把明责、尽责贯穿信访工作各环节、全过程,常态化开展交办督办、通报预警、专项治理,持续提升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。对一般信访件1至3个工作日内交办,特殊情况即交即办;每周筛选出群众反映集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盯办、督办解决;每月对各地已办结的信访件按照不低于10%比例进行抽查复核;每季度对办理不规范或重点信访件进行通报预警;每半年对机关各处室(单位)、各州(市)生态环境局信访办理质量进行分析评估。2024年,抽查复核已办结信访举报3000余件。
云南省生态环境系统将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和宗旨意识,有效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,全力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,集中力量解决一批群众关注度高、反映集中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,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云南力量。